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活力,推动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青岛大学商学院“天工守脉”实践团于七月中旬分别走进泰鹤堂中医研究院、盖氏女红手工坊,开展非遗调研活动,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践行青年传承使命。
• 走入泰鹤堂中医研究院 探寻中医非遗传承脉络
7月18日,“天工守脉”实践团首站抵达泰鹤堂伤寒派中医馆,开展历史调研与技艺体验活动,系统整理中医非遗的传承故事与实践价值。
实践团成员与泰鹤堂传承人张洪明老师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泰鹤堂的家族传承脉络:从太爷爷辈的道医根基,到“泰”字源自《易经》的泰卦文化寓意,再到从业者坚守传承的困境与坚守。通过传承人讲述的家族故事与行业变迁,实践团成员掌握了伤寒派中医在青岛地区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中医非遗传承的不易与珍贵。

实践团成员还参与了“三伏贴制作”与“中医问诊”两项实践。在三伏贴制作过程中,传承人严格按照古方流程,现场演示药材筛选、研磨、配比和料等关键步骤,实践团成员在指导下规范操作,亲手完成药材碾磨、药团揉制等工序,切身理解“冬病夏治”养生理念的实践内涵。在中医问诊学习中,传承人系统讲解伤寒派的望足诊病和脉诊方法,实践团成员学习了“观脉知证”的基础技巧,让成员们直观体会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独特智慧。
传承人以‘学医先修德,济世救人’为宗旨,强调‘以患者为本’的行医初心,为实践团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精神传承课。
• 探访盖氏女红手工坊 实践女红传统技艺
7月20日,实践团前往盖氏女红手工坊,聚焦盖氏女红非遗技艺的实践传承,通过“工艺学习+亲手创作”,感受传统女红的文化内涵与手工温度。
盖氏女红传承人盖如霞向实践团系统介绍盖氏女红的百年传承历史与核心工艺体系:从画稿设计、剪纸打样、材料选配、裁剪布料,到包边、拼型、叠合、拼缝、刺绣等十余道核心工序,结合实物成品讲解女红“服务生活、传递祝福”的本质,讲解“敬天惜物,祈福纳祥”的文化理念。实践团成员通过观察成品细节、记录工艺要点,深入理解了盖氏女红从生活实用到艺术表达的发展脉络。
实践团成员亲手体验手工缝制胸花。盖如霞老师按照标准工艺流程,分步指导成员完成胸花制作的全流程操作:从胸花轮廓的圆润度把控,到布料叠合的层次感设计,再到针脚密度与包边平整度的技术要求,均逐一示范讲解。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严格遵循工艺标准,克服穿针、引线、拼缝对齐等技术难点,在相互协助与传承人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胸花制作。
通过亲手体验,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女红技艺“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感受到“以针为媒、以布为载体”的文化传递,使团队成员对传统女红的当代传承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心得体会
此次非遗实践活动,是青岛大学商学院“天工守脉”实践团立足专业特色、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深入中医、女红非遗现场,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系统挖掘两项非遗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工艺精髓。未来,“天工守脉”实践团将进一步梳理实践成果,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更强活力,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商院青年的智慧与力量。